每个人都有自己广阔的内心世界,我们的能量正来源于此。
作者: 贝壳
2019年12月18日 17:55
感觉来这里的人,心里应有同样的声音。
我现在的笔名跟我曾经写出的第一封信是同一个。
旧友早已远去,只留下记忆里折着一片叶子的信角。
那时候写信没有用过信封,不管男生女生都是写完了夹进书里再递给对方。
鸡皮蒜毛的小事在那些信件里弯弯绕绕百转千回地可爱。
现在提笔一片茫然,不知信往何方。
因而未再写过信。
还有人会期待对方的信纸折出新奇的花样吗?
还有人会自己用空白画纸描绘信纸的花纹吗?
还有人会怀念递出信时的忐忑紧张吗?
还有人会走遍小镇的书店,只为找到一份特殊香味的信纸吗?
有信的日子,有等待的日子,快乐是延长的。
或许是人长大了开始变得现实,看待事物的角度不再纯粹。
“谁知道谁多一点。都是彼此的负担”,很赞同。
可否不涉及隐私地对话?
不必知道彼此的性别,长相,身高,工作,抛却社会身份。
只像从前,靠一纸书信,像一个朋友,时常聊聊最近的生活。
圣诞快到了,最近考虑做些滴胶的小手工,期待会有你收到。安。
—— 一只喜欢偶尔涂画、栽花的贝壳
需要登录才可以用
关注
写纸条
举报